Visual Studio 文件扩展名作用

.ncb—- 无编译浏览文件 (no compile browser)。当自动完成功能出问题时可以删除此文件。build 后会自动生成。

.dsw—- 这种类型的文件在 VC 中是级别最高的,称为 Workspace 文件

.dsp—- 在 VC 中,应用程序是以 Project 的形式存在的,Project 文件的扩展名为.dsp,在 Workspace 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 Project, 由 Workspace 文件对它们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每个工程都对应一个 dsp 文件

.opt—- 与 dsw 类型的 Workspace 文件像配合的一个重要的文件类型是以 opt 为扩展名的文件,这个文件中包含的是 Workspace 文件中要用到本地计算机的有关配置信息,所以这个文件不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共享。当我们打开一个 Workspace 文件时,如果系统找不到需要的 opt 类型文件,就会自动的创建一个与之配合的包含本地计算机信息的 opt 文件。

.clw—- 以 clw 为扩展名的文件是用来存放应用程序中用到的类和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是 VC 中的 ClassWizard 工具管理和使用类的信息来源

readme.txt—- 这个文件每个应用程序都有一个,这个文件中列出了应用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文件的信息,打开并查看其中的内容就可以对应用程序的文件结构有一个基本的知识

.h—– 这种文件为头文件,包含的主要是类的定义

.cpp—- 这种文件为实现文件,该种文件包含的主要是类成员函数的实现代码。一般来说,h 为扩展名的文件和 cpp 为扩展名的文件是一一对应配合使用的

以下为详细列表:

.APS:存放二进制资源的中间文件,VC 把当前资源文件转换成二进制格式,并存放在 APS 文件中,以加快资源装载速度。资源辅助文件。

.BMP:位图资源文件。

.BSC:浏览信息文件,由浏览信息维护工具(BSCMAKE)从原始浏览信息文件(.SBR)中生成,BSC 文件可以用来在源代码编辑窗口中进行快速定位。用于浏览项目信息的,如果用 source brower 的话就必须有这个文件。可以在 project options 里去掉 Generate Browse Info File,这样可以加快编译进度。

.C:用 C 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LW:ClassWizard 生成的用来存放类信息的文件。classwizard 信息文件,ini 文件的格式。

.CNT:用来定义帮助文件中“Contents”的结构。

.CPP 或.CXX:用 C++ 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UR:光标资源文件。

.DEF:模块定义文件,供生成动态链接库时使用。

.DLG:定义对话框资源的独立文件。这种文件对于 VC 工程来说并非必需,因为 VC 一般把对话框资源放在.RC 资源定义文件中。

.DSP:VC 开发环境生成的工程文件,VC4 及以前版本使用 MAK 文件来定义工程。项目文件,文本格式。

.DSW:VC 开发环境生成的 WorkSpace 文件,用来把多个工程组织到一个 WorkSpace 中。工作区文件,与.dsp 差不多。

.EXP:由 LIB 工具从 DEF 文件生成的输出文件,其中包含了函数和数据项目的输出信息,LINK 工具将使用 EXP 文件来创建动态链接库。只有在编译 DLL 时才会生成,记录了 DLL 文件中的一些信息。

.H、.HPP 或.HXX:用 C/C++ 语言编写的头文件,通常用来定义数据类型,声明变量、函数、结构和类。 .HLP:Windows 帮助文件。

.HM:在 Help 工程中,该文件定义了帮助文件与对话框、菜单或其它资源之间 ID 值的对应关系。

.HPJ:由 Help Workshop 生成的 Help 工程文件,用来控制 Help 文件的生成过程。

.HPG,生成帮助的文件的工程。

.ICO:图标资源文件。

.ILK:连接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中间文件,只供 LINK 工具使用。

.INI:配置文件。

.LIB:库文件,LINK 工具将使用它来连接各种输入库,以便最终生成 EXE 文件。

.LIC:用户许可证书文件,使用某些 ActiveX 控件时需要该文件。

.MAK:即 MAKE 文件,VC4 及以前版本使用的工程文件,用来指定如何建立一个工程,VC6 把 MAK 文件转换成 DSP 文件来处理。

.MAP:由 LINK 工具生成的一种文本文件,其中包含有被连接的程序的某些信息,例如程序中的组信息和公共符号信息等。执行文件的映像信息记录文件。

.MDP:旧版本的项目文件,相当于.dsp

.NCB:NCB 是“No Compile Browser”的缩写,其中存放了供 ClassView、WizardBar 和 Component Gallery 使用的信息,由 VC 开发环境自动生成。无编译浏览文件。当自动完成功能出问题时可以删除此文件。编译工程后会自动生成。

.OBJ:由编译器或汇编工具生成的目标文件,是模块的二进制中间文件。

.ODL:用对象描述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VC 用它来生成 TLB 文件。

.OLB:带有类型库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动态链接库,也叫对象库文件。

.OPT:VC 开发环境自动生成的用来存放 WorkSpace 中各种选项的文件。工程关于开发环境的参数文件。如工具条位置信息等。

.PBI、.PBO 和.PBT:由 VC 的性能分析工具 PROFILE 生成并使用的三种文件。

.PCH:预编译头文件,比较大,由编译器在建立工程时自动生成,其中存放有工程中已经编译的部分代码,在以后建立工程时不再重新编译这些代码,以便加快整个编译过程的速度。

.PDB:程序数据库文件,在建立工程时自动生成,其中存放程序的各种信息,用来加快调试过程的速度。记录了程序有关的一些数据和调试信息。

.PLG:编译信息文件,编译时的 error 和 warning 信息文件。

.RC:资源定义文件。

.RC2:资源定义文件,供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REG:注册表信息文件。

.RES:二进制资源文件,资源编译器编译资源定义文件后即生成 RES 文件。

.RTF:Rich Text Format(丰富文本格式)文档,可由 Word 或写字板来创建,常被用来生成 Help 文件。

.SBR:VC 编译器为每个 OBJ 文件生成的原始浏览信息文件,浏览信息维护工具(BSCMAKE)将利用 SBR 文件来生成 BSC 文件。

.TLB:OLE 库文件,其中存放了 OLE 自动化对象的数据类型、模块和接口定义,自动化服务器通过 TLB 文件就能了解自动化对象的使用方法。

.WAV:声音资源文件。


2013-11-09 vs , microsoft , knowledge

Markdown online Editor

之前不久我接触过 Markdown, 还写了一篇博客介绍 MarkDown , 同时也找到了不少在线的 Markdown 编辑器。不过最近由赛恩 推荐的 Stackedit 在线编辑器确实好用,而我之前是一直使用 scribefire Chrome 插件来发布 Blogger 文章,偶尔也使用 Blogger 后台,而最近 Chrome 下 Blogger 后台完全上不去,发生”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fetching stats. Please reload page.”错误,而 scribefire 最近在我启用二步验证之后也失效,幸而找到 StackEdit 这个现在编辑工具。用过一段时间才发现是如此的好用。下面就讲讲这款在线编辑器。

网址

https://stackedit.io

什么是 Stack Edit

Stack Edit 是爱尔兰人 Benoit Schweblin 创立的在线 Markdown 应用,支持发布内容到 Google Blogger,具备离线撰写和编辑功能。

StackEdit 可以:

  • 管理多个 MarkDown 文档在线或脱机
  • 通过模板导出 MarkDown 或 HTML 格式文件
  • 云同步 MarkDown 文档
  • 支持 Google Drive, Dropbox 和本地硬盘驱动器
  • Post MarkDown 文档到 Blogger 、Blogspot、WordPress 和 Tumblr
  • 发布 MarkDown 文档在 GitHub,GIST,Google Drive,Dropbox 或任何 SSH 服务器
  • 分享一个及时渲染的 MarkDown 文档链接
  • 文档信息统计显示
  • 转换 HTML 到 MarkDown

StackEdit 支持:

  • 实时编辑、HTML 预览并自动滚动定位到编辑处
  • Markdown Extra 支持 Prettify/Highlight.js 的语法高亮
  • LaTeX 数学表达式使用 MathJax
  • 所见即所得的控制按钮
  • 可配置的布局
  • 支持多个主题
  • A la carte extensions
  • 离线编辑
  •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在线同步
  • 一键发布支持 Blogger,Dropbox,GIST,GitHub,Google Drive,SSH server,Tumblr,WordPress

同类型在线编辑器

介绍 MarkDown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

  • http://mahua.jser.me/
  • http://dillinger.io/
  • http://jianshu.io/
  • https://draftin.com/

但是这些都没有这个 StackEdit 功能强大。

几个小技巧

  • 更新某一篇 Blogger 文章,需找到 post id, 也就是你打开需修改的文章,查看网页源代码,在<div class="post hentry">这个 div 第一个 a 标记中 name 属性的值就是 post id.
  • 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在 Dropbox 中新建 md 文件,有 stackedit 打开,编辑发布的习惯

参考:1 2


2013-11-01 markdown , blogger

学习使用 MarkDown 语言进行写作

MarkDown 语言是什么

MarkDown 语言发明的初衷就是让互联网发布内容易读易编写,它用一种简单的语法将文字内容组织,转变成 HTML 语言发布在互联网上 官网

使用 MarkDown 这种语言的契机是想要给极客公园投稿,在回复的邮件中他们提到了这种语言。在简单了解之后简单的看了下它的语法。在他们的回复邮件中他们还给出了一个文章的模板—- 可能吧。大家应该还记得可能吧每篇文章的排版模式吧!想当初禅叔应该就是用这种方式去写作的吧。使用 MarkDown 写作让你全心全意的专注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必关注格式,排版,这就是这门语言发明的初衷。其他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维基百科和我给出来的其他链接,上面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意外的收获

在查询 MarkDown 内容的时候,我还意外的知道了“简书”这样的一个网站。网站外观制作精美,通过网站的关于知道网站还在内测中,这个网站专注于写作,所以他的编辑器就是支持 MarkDown 的。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来读一篇很长的文章,当然也少有人愿意写一篇很长的文章,不过我庆幸还有那么一群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产品,还能有许多人在这个平台上写作,或许我们的社会需要那样的一批人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收集到的一些网站

小众软件 MarkDown 工具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语法

  • http://markdown.tw/
  • http://wowubuntu.com/markdown/
  • http://jianshu.io/p/q81RER

2013-11-01 markdown

modify build prop to get Ultra Strike

RE管理器修改/system/build.prop 如下图所示 By Tony Zhao 保存,重启,清空ingress数据

1

2

3


2013-10-31 Ingress

add auto complete

###add auto complete

Preference->Java->Editor->Content Assist->Auto activation triggers for java . Then change “.” to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013-10-31 Ingress

Movie CSE for douban

脚本地址:http://userscripts.org/scripts/show/175005

Find useful movie download link from Google Custom Search Engine 通过 Google 自定义搜索引擎为豆瓣电影添加下载资源链接 参考豆瓣电影下载插件 by ratwu

将 Google Custom Search Engine 中找到的资源链接在豆瓣电影页面显示

Pic

Google CSE 地址:

https://www.google.com/cse/home?cx=013193653470345952139:rmavzl75vbq

代码参考豆瓣电影下载插件:

http://userscripts.org/scripts/show/129534


2013-10-28 cse , 豆瓣 , douban , userscript

JDK 和 Tomcat 配置

这些天重装系统,好多东西都要重来,装系统倒是不麻烦,麻烦的是好多编程工具需要配置环境变量。这里就当作是备忘吧。以防止以后还需要。

JDK 是什么

Java Development Kit(JDK)是 Sun 公司针对 Java 开发人员发布的免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普通用户并不需要安装 JDK 来运行 Java 程序,而只需要安装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而程序开发者必须安装 JDK 来编译、调试程序。—-from Wikipedia

JDK 下载地址

  • Google 搜索 JDK
  • 或者点击 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html 链接可能失效

JDK 环境变量配置的步骤如下:

  1. 我的电脑 –>属性 –>高级 –>环境变量。
  2. 配置用户变量:
    • a. 新建 JAVA_HOME C:\Program Files\Java\jdk (JDK 的安装路径)
    • b. 新建 PATH %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 c. 新建 CLASSPATH .;%JAVA_HOME%\lib;%JAVA_HOME%\lib\tools.jar 或者配置系统变量
    • a. 新建 JAVA_HOME
    • b. 修改 PATH , 在原有增加,以分号隔开(注意不要修改之前环境变量,只能增加)
    • c. 新建 CLASSPATH
  3. 测试环境变量配置是否成功: 开始 –>运行 –>CMD 键盘敲入:JAVAC JAVA 出现相应的命令,而不是出错信息,即表示配置成功!

环境变量配置的理解:

  1. PATH 环境变量。作用是指定命令搜索路径,在 i 命令行下面执行命令如 javac 编译 java 程序时,它会到 PATH 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查找看是否能找到相应的命令程序。我们需要把 jdk 安装目录下的 bin 目录增加到现有的 PATH 变量中,bin 目录中包含经常要用到的可执行文件如 javac/java/javadoc 等待,设置好 PATH 变量后,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执行 javac/java 等工具了。
  2. CLASSPATH 环境变量。作用是指定类搜索路径,要使用已经编写好的类,前提当然是能够找到它们了,JVM 就是通过 CLASSPTH 来寻找类的。我们需要把 jdk 安装目录下的 lib 子目录中的 dt.jar 和 tools.jar 设置到 CLASSPATH 中,当然,当前目录“.”也必须加入到该变量中。
  3. JAVA_HOME 环境变量。它指向 jdk 的安装目录,Eclipse/NetBeans/Tomcat 等软件就是通过搜索 JAVA_HOME 变量来找到并使用安装好的 jdk。

配置 Tomcat 之前先配置 JDK

什么是 Tomcat

Tomcat 是由 Apache 软件基金会下属的 Jakarta 项目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按照 Sun Microsystems 提供的技术规范,实现了对 Servlet 和 JavaServer Page(JSP)的支持,并提供了作为 Web 服务器的一些特有功能,如 Tomcat 管理和控制平台、安全局管理和 Tomcat 阀等。由于 Tomcat 本身也内含了一个 HTTP 服务器,它也可以被视作一个单独的 Web 服务器。

Wikipedia

Tomcat 下载地址

  • Google 搜索 Tomcat
  • 或者 http://tomcat.apache.org/

配置 Tomcat 环境变量

  1. 新建变量名:CATALINA_BASE,变量值:D:\tomcat (Tomcat 目录)
  2. 新建变量名:CATALINA_HOME,变量值:D:\tomcat
  3. 打开 PATH,添加变量值:%CATALINA_HOME%\lib;%CATALINA_HOME%\bin

启动 Tomcat 服务

方法两种:

  1. 方法一:在 CMD 命令下输入命令:startup,出现如下对话框,表明服务启动成功。
  2. 方法二:右键点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找到“Apache Tomcat”服务,右键点击该服务,选择“属性”,将“启动类型”由“手动”改成“自动”。(貌似只有安装版 Tomcat 才有,如果是解压直接使用的,在 bin 目录下有 startup.bat, 运行即可)

测试 Tomcat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 http://localhost:8080 回车,如果看到 Tomcat 自带的一个 JSP 页面,说明你的 JDK 和 Tomcat 已搭建成功。


2013-10-09 java , jdk , tomcat , knowledge

Gelaxy Nexus Verizon 折腾

这两天入手一电信版 Galaxy Nexus(i515,Galaxy Nexus Verizon), 买的时候就是叫商家刷的 CM 的系统,回来一看还算满意,CM10.2 8 月份的版本,Android 4.3 很新,唯一让我不爽的就是 3G 有问题,一方面上不去 ingress, 一方面在开启 3G 情况同时开启 WIFI, 关闭 WIFI 之后 3G 就再也连接不上去了。于是我根据商家给的 ROM, 找论坛,Google, 折腾一下午才算有点眉目。

商家给的刷机包名称 (cm-10.2-20130803.1043-SKANK-toro.zip), 这一看就不是原生的 CM 系统,肯定针对 Verizon 版做过一定修改。于是我找到了论坛上这则帖子 Android ROM 完美 3g cm10.2 非官方版 4.3 8 月 6 号更新

根据这个帖子,我继续找到了修改这个 ROM 的作者的官网 , 我自己下载了最新版的刷入了,可我发现 3G 出问题了,怎么都连接不上。

ROM 作者在 XDA 上的 Thread http://forum.xda-developers.com/showthread.php?t=1771032

不过我自己整的这么个下午还不如 Google+ 郭极和郑科 两位给我的信息有用。在这则帖子

郑科留言中提到的 最新基带 http://forum.xda-developers.com/showpost.php?p=30942870&postcount=400 而商家给我刷的是toroplus_for_toro_cdma_radio_FG01.zip

郭极 Reply

如果你以后要写号可能会遇到类似问题,参考帖子 http://www.diypda.com/thread-815189-1-1.html http://www.diypda.com/thread-802263-1-1.html

刷下面 3 个东东解决 3G 等问题

  • 最新 3G 补丁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50920&uk=3054546283
  • GA02 基带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50904&uk=3054546283
  • 还有推荐刷这个内核,省电 稳定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49529&uk=3054546283

先刷完 AOKP ROM 然后 GAPPS 然后刷内核,再然后 GA02 基带,最后 3G 补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Play Store 上不去的问题

『教程』 (12 月 17 号重新编辑)全民 3G,首发三星 I515 完美 3G 教程,下载地址已更新 http://www.diypda.com/thread-812093-1-1.html

GNCDMA 写号教程重制版.pdf

参考:


2013-09-22 nexus , galaxy , google

域名解析 DNS

DNS 服务器

DNS 叫做域名解析服务,DNS 服务器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NS 服务器扮演的角色就是将你在地址栏中输入的域名(比如,www.google.com) 解析成 IP 地址,然后通过 IP 地址去访问该网站,所以解析域名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你访问网站的速度. 所以 Google 在 2009 年推出了 Google 的 DNS 解析服务

DNS 劫持

DNS 劫持就是通过劫持了 DNS 服务器,通过某些手段取得某域名的解析记录控制权,进而修改此域名的解析结果,导致对该域名的访问由原 IP 地址转入到修改后的指定 IP,其结果就是对特定的网址不能访问或访问的是假网址,从而实现窃取资料或者破坏原有正常服务的目的。DNS 劫持通过篡改 DNS 服务器上的数据返回给用户一个错误的查询结果来实现的。

DNS 劫持症状:在某些地区的用户在成功连接宽带后,首次打开任何页面都指向 ISP 提供的“电信互联星空”、“网通黄页广告”等内容页面。还有就是曾经出现过用户访问 Google 域名的时候出现了百度的网站。这些都属于 DNS 劫持。

再说简单点,当你输入 google.com 这个网址的时候,你看到的网站却是百度的首页。

中国特殊的网络环境, 有的时候通过修改 DNS 服务器就能让你上网的速度更快,能上的网站更多。

如何设置 DNS

Windows 下设置 DNS

言归正传,在 Windows 下设置 DNS, 只要在”网络与共享中心”- 本地连接 - 属性 -Internet 协议版本里面设置 DNS 服务器就行了。 IPv6 DNS 服务器地址:

2001:4860:4860::8888 2001:4860:4860::8844

IPv4 DNS 服务器地址:

8.8.8.8 8.8.4.4

如果身在一个 IPv6 的环境使用 IPv6 的 DNS 服务 还是挺快的。

Linux 下设置 DNS

Linux 下配置文件地址:

/etc/resolv.cong

文件中使用如下配置: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IPV6 同理

其他

我在其他网站上面还看到有未被透露的 Google DNS 服务器地址:4.3.2.1 , 很可惜我做 Ping 测试和 nslookup 测试的时候,这个地址已经不行了。

参考:1 2 参考


2013-09-21 google , dns , web

电信写号三码与五码

3 码包括哪些?

ESN、IMSI、AKEY

5 码包括哪些?

五码分别是:IMSI,AKEY, ESN,AN,AAA。 ESN、IMSI、AKEY、AN/AAA 账号、AN/AAA 密码

3 码 5 码有什么作用?

几个术语

ESN

ESN 是电子序列号Electronic Serial Number的缩写,这个码应该叫做机器码的,国外的机卡一体机在国外入网的时候,一般将机器自带的机身 ESN 码提供给运营商的,运营商就是根据用户的机身 esn 为基础,然后加入其它的数据使电话正常使用的。我们在国内见到的 cdma 机器都有 ESN 码的,但是这个 ESN 不是我们所理解的 esn 码,因为国内的是机卡分离的机器,所以用户的 esn 码是写在 UIM 卡中的。每部手机都被分配了一个电子序列号,在每次呼叫过程中,它能被传送到电话中心,移动电话每次接收时都要验证对方的电子序列号。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国际上为唯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所分配的号码,IMSI 码即我们的手机号码,但是电信分配的内部识别号码,外部就是我们的 133xxx 手机号码。 从技术上讲,IMSI 可以彻底解决国际漫游问题。但是由于北美目前仍有大量的 AMPS 系统使用 MIN 号码,且北美的 MDN 和 MIN 采用相同的编号,系统已经无法更改,所以目前国际漫游暂时还是以 MIN 为主。其中以 O 和 1 打头的 MIN 资源称为 IRM(International Roaming MIN),由 IFA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NSI-41 Standards Technology) 统一管理。目前联通申请的 IRM 资源以 09 打头。可以看出,随着用户的增长,用于国际漫游的 MIN 资源将很快耗尽,全球统一采用 IMSI 标识用户势在必行。 IMSI 共有 15 位,其结构: IMSI = MCC + MNC + MSIN,其中 MCC 是指移动台国家代码(3 位,中国 460),MNC 是指移动网代码(2 位中国 00),MSIN 是指移动用户识别号码 (10 位)

IMSI 共有 15 位,其结构如下:IMSI = MCC + MNC + MSIN

  • 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共 3 位,中国为 460;
  • 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共 2 位,中国电信 CDMA 系统使用 03
  • MSIN: Mobile Subscribl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移动用户识别码,共有 10 位,其结构如下: 09+M0M1M2M3+ABCD,其中的 M0M1M2M3 和 MDN 号码中的 H0H1H2H3 可存在对应关系,ABCD 四位为自由分配。可以看出 IMSI 在 MIN 号码前加了 MCC,可以区别出每个用户的来自的国家,因此可以实现国际漫游。在同一个国家内,如果有多个 CDMA 运营商,可以通过 MNC 来进行区别。 一个典型的 IMSI 号码为 460 03 0912121001;

A-key

A-key 是存储在 MS 中进行鉴权和加密的密钥,是分配给 MS 的 64bit 数据,并且仅对 MS 和相关的归属位置寄存器鉴权中心(HLR/AC)是可知的。

CDMA 系统在 UIM 卡中存储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用户识别信息和鉴权信息,主要是 IMSI 号码和 CDMA 系统的专有的鉴权信息,其中包括 A-Key、SSD-A 和 SSD-B。
  • 第二类是业务信息, CDMA 系统中与业务有关的信息存储在 HLR 中,这类信息在 UIM 卡中并不多,主要有短消息状态等信息。
  • 第三类是与移动台工作有关的信息,包括优选的系统和频段,归属区标识(SID、NID 组)等参数。除上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信息以外,用户也可以在 UIM 卡中存储自己使用的信息,如电话号码本等。

AN

(Access Network 接入网):根据近些年来电信网的发展趋势,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提出了“接入网”的概念。接入网的定义是:电信部门业务节点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并可包括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是可以将各种用户接入到业务接点、能支持包括窄带和宽带多种业务综合接入的接入网。

AAA

身份验证 (Authentication)、授权 (Authorization) 和统计 (Accounting)Cisco 开发的一个提供网络安全的系统

每个手机出厂时都有一个 ESN 号,MIN 号是运营商分配的,用以区别用户,一个手机能够正常服务,在交换上写号时必须输入 ESN。这个 ESN 号和 MIN 号是一一对应的,在鉴权时使用,对于机卡不分离手机,需要写号时只需提供手机中的 ESN 号给交换人员,他们会分配一个 MIN 号给你,在手机中写入即可。在用户鉴权时会用到手机中固有的 ESN 号,所以对于不同的机卡合一手机,由于 ESN 号不同,把获得的 MIN 值写入其它手机,手机可以识别网络,但无法通过鉴权,故无法通话;对于机卡分离的手机,手机出厂时也有 ESN 号,但在写号时在 UIM 卡中另外写入一个 ESN 号,所以手机鉴权时不用手机中固有的 ESN 号,而是用 UIM 卡中人为写入的 ESN 号,这样 UIM 卡就可以做到放入任何一个 C 网手机中都可以打电话。

一个机卡合一的手机进入 CDMA 网工作,最初只需要三个数据:一是 ESN 码;二是 IMSI 码(机卡合一写在手机里面,机卡分离的 ESN IMSI 在卡里面);三是鉴权码,存储的位置和 IMSI 一样。

写号目的

就是保持电信机房 ESN(指的是手机 UIM 卡里的 ESN)等于手机机身内部的 ESN。 每个手机出厂时都有一个 ESN 号,MIN 号是运营商分配的,用以区别用户,一个手机能够正常服务,在交换上写号时必须输入 ESN。这个 ESN 号和 MIN 号是一一对应的,在鉴权时使用,对于机卡不分离手机,需要写号时只需提供手机中的 ESN 号给交换人员,他们会分配一个 MIN 号给你,在手机中写入即可。在用户鉴权时会用到手机中固有的 ESN 号,所以对于不同的机卡合一手机,由于 ESN 号不同,把获得的 MIN 值写入其它手机,手机可以识别网络,但无法通过鉴权,故无法通话;对于机卡分离的手机,手机出厂时也有 ESN 号,但在写号时在 UIM 卡中另外写入一个 ESN 号,所以手机鉴权时不用手机中固有的 ESN 号,而是用 UIM 卡中人为写入的 ESN 号,这样 UIM 卡就可以做到放入任何一个 C 网手机中都可以打电话。一个机卡合一的手机进入 CDMA 网工作,最初只需要三个数据:一是 ESN 码;二是 IMSI 码(机卡合一写在手机里面,机卡分离的 ESN IMSI 在卡里面);三是鉴权码,存储的位置和 IMSI 一样。

方法:

  1. 改电信机房 ESM 等于手机机身内部 ESN
  2. 改手机内部 ESN 等于电信机房 ESN(指的是手机 UIM 卡里的 ESN)

具备 ESN、IMSI、A-KEY 编码,你的手机入网打电话收发短信等基本通讯功能已经搞定了,上 EV-DO(3G)则需要:AN、AAA 码

ESN(这个码应该叫做机器码的,国外的机卡一体机在国外入网的时候,一般将机器自带的机身 ESN 码提供给运营商的,运营商就是根据用户的机身 esn 为基础,然后加入其它的数据使电话正常使用的,我们在国内见到的 cdma 机器都有 ESN 码的,但是这个 ESN 不是我们所理解的 esn 码,因为国内的是机卡分离的机器,属于用户的 esn 码是写在 UIM 卡中的)

AKEY 码 (鉴权码)顾名思义,就是手机登录网络时候校验用的,正规的一体机写号,实际就是把 imsi 和 a-key 写入手机,并在电信内部系统登记三个码的对应关系。手机登录网络,把一体机或 uim 卡上的这三个码和交换机上的三码进行校验,正确及为合法用户。(这种写号方法我不了解,看似可行,但肯定对硬件做了改动,故不作评论)

已有号码的,两种情况 读取老手机的 esn 和 imsi 号,通过关系获得 a-key(绝非通过关系换算,如果不是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读用户的 UIM 卡,剩下的可能我就不说了,嘿嘿) 读取老手机的 esn 和 imsi 号,通过关系关闭鉴权(即取消了 a-key 和其他两个码的对应关系),写入这两个号就可以了,但存在孖机风险。 写号的关键在于写入的三码对应关系和电信网内的记录一致。由于 a-key 一般情况下不能在客户端获得,所以如果关闭鉴权,那么用户只需要 esn 和 imsi 码即可,增加了孖机的风险,因为 ESN 和 imsi 都可以通过软件自行写入。(确实如此。不过发觉可能被盗了也没关系,去营业厅换一张 UIM,再按之前的操作方式改为一体机就可以了)

  1. 关闭鉴权,这个方法路人皆知,所以内部也是控制非常严格。
  2. 在计费系统读出 AKEY。
  3. 在系统将 AKEY 改为 0000000000000000, 等同于关闭鉴权。
  4. 修改系统 AKEY 为新的任意值,同时记录这个 AKEY,等同于读出 AKEY,比方法 3 区别在并没有关闭鉴权。
  5. 接触到未开通的等待换卡用的 UIM 卡数据库,记录其中一个卡号,IMSI,UIM ID(ESN),AKEY,去前台做原号码换卡操作,录入你记录的卡号,领到这张卡不用,将三个参数写到机卡合一手机。

CDMA 鉴权及读码知识

鉴权

国内的 CDMA 手机和目前国外的手机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机卡分离,这是个优点,因为他可以适应发展中国家这种换机不换号的特点(咱们资源有限,人太多)。但是也有缺点,就是相对目前五大洲所有使用 CDMA 机卡一体手机而言。因为在国外,手机号不像国内这种,需要好号,需要顺子号等等的迷信需求,他们的号码直接就使用交换机用于识别手机个体的识别码,比如我们知道的十位 imsi,而国内是将 133****作为一个号码平台,把他和十位 imsi 一一对应起来,就有了咱们的所谓 133 特服号打头的手机号码了,你要五个 8,六个 7,其实手机本身的号码并不一定很好,兴许 imsi 还是个带 444 呢!至于鉴权呢,就是介于 133 平台和 imsi 之间的一个必要识别步骤,他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个人手机的用户信息(当然不是你叫什么之类的数据了),包括所属地区代码,是否漫游状态等等进行识别,顾名思义,鉴权就是鉴别权利。鉴权处理是筛选合法用户,并允许接入网络取得服务的过程,鉴权处理必须在位置登记、移动台呼叫的终止与发起前完成。 鉴权过程:实际是一个“询问与响应”的过程,首先由交换生成一个鉴权参数 AUTHR,称为鉴权响应,根据 CDMA 用户鉴权算法(简称 SAC),由一个随机号码 RAND、共享密码数据 SSD、电子系列号 ESN、移动台识别号 MIN 组成。该参数与 RAND 随机数一起被移动台(手机)送往识别中心,由识别中心利用自身用户鉴权参数、存储的 SSD 与从手机(应该说是移动台)接收的 RAND 重新生成一个 AUTHR,如果新的 AUTHR 与从移动台处收到的 AUTHR 一致,就说明鉴权成功,允许服务。如果两个 AUTHR 不一致,将由识别中心启动一个唯一询问过程重新来一次鉴权。对于机卡一体机,由于无法获得 SSD,也就无法完成以上鉴权过程,因此,必须在识别中心关闭该号码的鉴权过程,方可正常使用。也就是说,每个号码都鉴权,用韩机只能把鉴权关了,烧号以后才能正常使 用。

关鉴权

关掉鉴权就是要把 133 平台绕过去,因为机卡一体手机与交换机握手的时候发射的识别信息是十位 imsi,而不是 133****,所以网络会认为你的号码有误!所以,关鉴权是机卡一体手机在国内使用的必需步骤。这里需要声明一件事:为什么联通不让关鉴权?因为关掉鉴权就等于放弃对手机的安全信息的保密性了,如果手机都是不用鉴权信息就可以登录网络,那遇到扒机怎么办!所以,关鉴权以后,联通或是默许,或是反对,或是给你重新打开,因为三个字“不合法”!

交卡关鉴权

为什么要交卡呢!现在机卡一体手机关鉴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找人关,这样的关法无需交 uim 卡,插卡和一体机都能够使用,但是需要把卡里面的 esn 写进机卡一体机,使卡内的 esn 和一体机的 esn 保持一致,这样就等于你给自己扒机了!有缺点—卡和一体机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后面讲。第二种是通过当地联通关于机卡一体机入网使用的相关政策,把卡交给联通公司,这样的好处是,联通通过机房把你的卡的 esn 改成你的一体机的 esn(一体机本身有 esn,需要在你交卡的时候提供给营业人员,但是各地关于一体机的入网政策不一样,所以不要随便敏感词语已过滤卡给别人,要先问清楚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卡不能使用了,机器安全了,避免了被人扒机。综上,还是交卡好!为什么呢,你总不会想在自己的手机被人莫名其妙的扒机后产生了莫名费,还要投诉说联通吃费吧!因为联通没收回你的卡,所以一切后果由你本人全部承担,概不负责!

一机多号的实现方式

2 个 133 的号码想同时在一台韩机上使用,必须有一个号码在连通改变其 esn, 这样 2 个号码的 esn 都一样了,再在手编里不同的信道上做不同的 imsi, 然后你在菜单的信道选择里切换即可。举例:13333333333 和 13388888888 想同时在 v420 上使用,不用今天写这个号码明天写那个号码这样切换,只需在联通机房把其中的一个号码的 esn 改成和另一个号码一样的 esn, 比如改后 13333333333 和 1338888888 的 esn 都是,3000000 了,然后再通过手编,把 13333333333 和 13388888888 的 imsi 分别作到两个不同的信道里,这时记住这两个号码对应的信道,使用时在“话机设置”的“信道选择”菜单里切换这 2 个信道即可,1333333333 作到第 4 个信道里,那菜单里选第 4 个信道,机器重启后你用的就是 13333333333 这个号码了,13388888888 作到第 3 个信道里,那菜单里选第 3 个信道,机器重启后你用的就是 13388888888 这个号码了。

行机和韩机读数据 esn 和 imsi 的方法

  1. 三星插卡的 cdma 读 ESN 和 IMSI 方法一:
    • 输入*759#813580,出现界面模式
    • 按 2 键,再按 4 键 ,连按 4 次*键,调出 8 位的 ESN ,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 按 2 键,再按 2 键 ,连按 5 次*键,调出 10 位的 IMSI,为 10 位数字数字,第一位为 0
    • 按#02 退出
  2. 三星插卡的 cdma 读 ESN 和 IMSI 方法二:
    • 按左上角菜单键,再按数字 6 键,再按*键,输入密码 000000 进入系统程序,
    • 第一个菜单就是 ESN,记下八位数值,
    • 第二个就是 NAM1 Phone Number 显示的就是 IMSI 号码。一直按 OK 直到退出
  3. lg 插卡 cdma 手机读 ESN 和 IMSI 方法:
    • 按菜单键,按 0 键,输入密码 000000,
    • 按确认键,查找 esn 字样,找到后记下数据,
    • 同理查找 nam 字样,即 imsi(以上中文界面)
  4. 摩托罗拉 V680 读 ESN 和 IMSI 方法:
    • 输入 25*#然后按录音键两下,然后输入 071082,按 3,再按 3,
    • 显示 15 位数字,后 10 位为要查询的 IMSI 码
    • 例如:460030932242687(前五位删除,NAM 为:0932242687)
    • 输入 25*#然后按录音键两下,然后输入 071082,按 4,再按 9,显示的是 8 位 ESN 码。
  5. 韩机读 ESN 和 IMSI 方法:
    • 输入 5809540*45680,出现界面模式
    • 按 2 键,再按 4 键 ,连按 4 次*键,调出 8 位的 ESN ,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 按 2 键,再按 2 键 ,连按 5 次*键,调出 10 位的 IMSI,为 10 位数字数字,第一位为 0
    • 写号成功后不能在营业厅补卡,不然 ESN 会改变,导致不能电话需要重新关鉴权或者重新写入新的 esn

参考资料:


2013-09-20

电子书

最近文章

  • 时隔 5 年再安装 NextCloud 时隔多年,我再安装了一次 [[NextCloud]],很早之前 就在我的 QNAP TS 453B mini 上安装并使用了多年,这两年也一直在跟随着官方的版本升级 ,但是 QNAP 毕竟在局域网内,虽然可以使用 Tailscale,ZeroTier 等等工具来组件局域网,但毕竟还是不方便,最近入手一台还不错的 VPS,所以想着再搭建一个公有 IP 的 NextCloud,一方面备份一下自己的相册,另一方面也补足一下我自己使用 Syncthing时没有在线预览的页面,导致常常有些时候想访问自己的笔记而找不到。
  • 使用 SyncTV 异地远程一起看视频 因为和女朋友异地,之前我们都一直使用 [[Plex]] 来同步看视频,基本上可以做到秒级别的共享观看。今天看 GitHub 的时候发现一款叫做 SyncTV 的应用,也是可以通过同步的方式了共享观看视频流,那这样就可以一起看视频,看直播了。原来 Plex 的因为放在了一台欧洲的服务器上,在国内播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卡顿,一来是带宽限制,二来是经常发现有转码,所以常常需要我预先转码为低码率的视频才能流畅播放,出现的这个 SyncTV ,我可以搭配一台地理位置比较好的,比如日本的机器,然后通过代理的方式播放,不知道会不会提升一下使用体验。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怎么知道的这一本书
  • 修复 macOS 时区和时间错误 今天 macOS 上又发生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昨天晚上因为没有连接充电线,所以导致 MacBook 晚上自动关机了,看起来是因为没电自动关机了,但是早上看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电,白天的时候没有任何操作就直接充电到满,但是晚一些使用的时候就发现系统的时间不太对了,在系统设置中强制同步系统时间,但没有用处,每一次同步都比当前的时间慢了一天和几个小时,甚至连分钟都对不上。于是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 为播客爱好者制作的工具 Podwise Podwise 是一个针对播客的笔记软件,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在寻找能够给播客记笔记的应用,之前在移动端发现了一个 [[Snipd]],可以在听到的时候,记录下播客中的精彩瞬间,还可以做笔记。但今天发现的这一款 Podwise 是基于网页的,可以在网页中播放,并且 Podwise 提供了语音转写的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