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由 这几天把倚天屠龙记电视剧看完了,不留下点什么觉得对不起自己. 大学这几年把能够补上的电影电视剧补的都差不多了. 这几天逛豆瓣,看到小李飞刀这部电视剧,想小时候没有看过,只有个大概的印象,于是就补起了小李飞刀,可古龙的剧真心让人看不下去. 看李寻欢太纠结了, 不过倒是看剧中天机老人和他孙女小红给小李飞刀这部增添了不少乐趣. 于是就去找了演员的资料, 没想到给我看到了贾静雯,也就是天机老人的孙女在倚天屠龙记中饰演了赵敏. 我想反正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我也没看全过, 也不妨看看.
于是这些天空闲下来就看起倚天屠龙记来, 金庸的小说我都看过,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忘记多少部长篇多少部短篇了, 只是知道那时候是从图书馆一部一部书借出来看的,即使是最短篇的«越女剑»也是看了的. 而这些金庸剧中大多数都曾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可能有的小说还有很多的版本, 更有甚者甚至改变了书中剧情,像最近的一部笑傲江湖, 我无法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至今新版的那部笑傲江湖我一集都没看过. 我这些天看的倚天屠龙记应该还是和原著相差无几的, 看剧的过程中还能顺带回顾书中的剧情—-张无忌掉落山崖之后遇到的白猿;剧中救了丐帮帮主独女,屠狮英雄会击败周芷若的黄衫女子—-看到这些书中有些情节渐渐在记忆中变得清晰. 金庸小说的书看了有几年了, 现在恨当时根本没有做任何形式的记录, 虽然那时在看完全部小说后还看了很多评金庸的文章书籍,现在所剩下的已经没多少了. 所以我决定现在写下些什么做记录.
看完这部剧有几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其一就是张无忌在四个女人之间的选择.曾有一段不悔和张无忌的对话,不悔问张无忌这几个女人如何选择,张无忌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只是说对周芷若又敬有怕,对赵敏又爱又恨,而不悔对张无忌说的,要爱就不要犹豫,不要在几人之间犹犹豫豫, 或许这就是张无忌最后毅然选择赵敏的原因之一. [[爱情]]里面容不得犹豫. 赵敏对张无忌的爱, 自始至终, 终于可以感动张无忌. 终于张无忌可以在周芷若的逼问下高速她,他爱的是赵敏. 电视剧片尾曲,以赵敏的口吻:
让他一生为你画眉
让他的心宽容似海
再不提你曾给他伤害
你要他身边再没别的女孩
赵敏要求张无忌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画眉, 经过毛阿敏的演唱, 让我单曲循环了一阵子. 本来想写更多一点,可是真的不知道写些什么了.~
</embed>
Git 学习笔记 —- 从 git 移除文件而不删除硬盘中的文件,你可能遇到过不小心将一个不需要的文件,或者另外一个重要的包含私密配置的文件添加到了 git 版本库中,这个时候你想从版本库中将其删除,而又不想影响到本地的文件,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到本文中需要使用到的内容。
从版本库中移除一个文件,停止对该文件的版本控制
The git rm command will allows you to remove a file from git control. The –cached option to git remove allows you to leave it on your hard drive.
Every once in awhile a file gets checked into git that isn’t supposed to be there. Common examples are configuration files, project files generated by your IDE with personal settings and even the occasional object file that someone decided to check in. These files are needed, so often you can’t delete them entirely and the process of copying them somewhere else, removing them from git and then replacing is painful, not to mention prone to error.
By adding the –cached
option to the git rm
command, you are able to remote the file file from git control while keeping the file in your working tree. They command syntax is:
git rm --cached file
Git will no longer track this file even though it is still on your hard drive.
After running the above command, be sure to add an entry to your .gitignore
file so that ‘file’ doesn’t show up in 'git status'
and that it can’t accidentally be re-added later.
from : http://www.gitguys.com/how-to-remove-a-file-from-git-source-control-but-not-delete-it/
Git 学习笔记,主要用来记忆常用命令。
.git 目录下文件
$>tree -L 1
.
|-- HEAD # git 项目当前处在哪个分支里
|-- config # 项目的配置信息,git config 命令会改动它
|-- description # 项目的描述信息
|-- hooks/ # 系统默认钩子脚本目录
|-- index # 索引文件
|-- logs/ # 各个 refs 的历史信息
|-- objects/ # Git 本地仓库的所有对象 (commits, trees, blobs, tags)
|-- refs/ # 标识你项目里的每个分支指向了哪个提交 (commit)。
生成 SSH keys
ssh-keygen -t rsa -C "youremail@example.com"
一直回车,将自动生成id_rsa
和id_rsa.pub
文件。使用以下命令验证连接是否成功
ssh -T git@github.com
创建本地新 Git 仓库
git init
克隆远端仓库
git clone ssh://user@domain.com/repo.git
提交
修改上次提交 不要修改已经发布的提交记录
git commit --amend
创建签名提交
git commit -sm "commit msg"
撤销本地提交,上一次提交修改内容会添加到暂存区
git reset --soft HEAD~1
回退一个 commit 版本,就好像这个 commit 从来没有提交过
git reset HEAD^
git reset HEAD~1
强制撤销提交,commit-id 之后的提交都会被抛弃
git reset --hard <commit-id>
撤销之前提交的一个 commit, revert 命令会创建一个新的 commit
git revert HEAD
git revert commitid
一份优雅的 Commit message 可以方便后期查看,也方便快速定位更新的内容,通常来说在标题中用简介的一行来描述更改的内容,在描述中使用更多的细节来描述具体修改内容。
更多关于 Git message 的内容可以查看这里
替换本地改动
此命令会使用 HEAD 中的最新内容替换掉你的工作目录中的文件。已添加到暂存区的改动以及新文件都不会受到影响。
git checkout -- <filename>
分离 HEAD
一般 HEAD 都是隐藏在 master 后面,分离 HEAD 就是让其指向一个提交而不是分支名。使用以下命令可以分离 HEAD。
git checkout commitID
将本地修改发布到远端
git push <remote> <local-branch>
强制推送本地版本到远端库
如果想要删除远端仓库不小心提交的 commit,可以使用这条命令,远端仓库之后的 commit 会被抹去
git push origin HEAD --force
git push -f origin master # 将本地 master 分支强行推送到远端并覆盖远端修改内容
推送到镜像 repo
例如本地关联的远端仓库是 gitlab 的,可以使用--mirror
参数将本地库提交到 github
git push --mirror https://github.com/einverne/dotfiles.git
删除远端分支 delete remote branch 以下命令二选一,个人推荐使用第二种,因为简单方便嘛:
git push origin --delete <branchname>
git push origin :<branch name>
分支相关命令
查看远端和本地分支
git branch -a, -all
新建分支
git branch <new-branch-name>
切换到已经存在的分支
git checkout <branchname>
创建分支并切换到该分支
git checkout -b <branchname>
切换到 master 分支,合并分支
合并不一定完全成功,可能遇到冲突
git merge <branchname>
删除本地分支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强制删除未合并的分支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重命名分支,重命名 old-name 到 new-name,如果 new-name 存在,命令失败
git branch -m old-name new-name
创建新的空分支
create a New and Empty branch , without any commit. And use git rm -rf .
to delete all files in the new working directory. You need to run git version 1.7.2 or higher in order for the –orphan option to be supported.
git checkout --orphan <branch name>
添加远端仓库
Git 将本地 master 分支内容推动到远程新的 master 分支,并且将本地 master 分支与远程 master 分支关联
git remote add <name> <url>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einverne/xxx.g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einverne/xxx.git
将本地分支推送到远端仓库
git push <remote name> <local-branch-name>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显示远端仓库地址
git remote -v
删除远端仓库
git remote rm <name>
设置远端仓库地址,修改远端仓库地址
git remote set-url origin git@github.com:einverne/repo.git
给已存在 origin 远端添加 URL
如果远端 origin 存在多个 url,使用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可同时将本地库推送到多个远端仓库。
git remote set-url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einverne/dotfiles.git
显示远端信息
git remote show origin
下载远端所有改动到本地,不自动合并到当前
git fetch <remote>
更新与合并,更新本地仓库至最新改动
git pull
打标签
创建标签
创建 <tagname>
的标签,9fceb02 为 commit id,使用git log
可以查看提交的 ID,一般可以选用前 10 位,如果唯一也可少选
git tag -a <tagname> [9fceb02]
显示标签
git show v1.2
推送特定 tag
git push origin [tagname v1.5]
推送所有 tags
git push origin --tags
查看提交历史
从最新提交开始显示所有提交历史
git log
显示指定文件的所有修改
git log -p <file>
谁,在什么时间,修改了文件的那些内容
git blame <file>
修改 config
git config -e
别名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o checkout # 设置之后 git co 就代表 git checkout 了
git config --global alias.br branch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i commit
git config --global alias.st status
unstage 在 smartGit 中经常使用的命令,存入暂存区,从暂存区移出
git config --global alias.unstage 'reset HEAD --'
然后我就可以使用,git add <file>
来将文件加入暂存区,使用 git unstage <file>
来将文件移出暂存。
最后来推荐一个 git 小游戏,用 ruby 写成,Github,在游戏过程中学习 git 基本使用。有几十个关卡,通关了大概也就对 git 非常了解了。
gem install githug
运行 githug
进入游戏。
Remove file from git source control but not delete it from drive 从 git 移除文件
The git rm command will allows you to remove a file from git control. The -cached
option to git remove allows you to leave it on your hard drive. Every once in awhile a file gets checked into git that isn’t supposed to be there. Common examples are configuration files, project files generated by your IDE with personal settings and even the occasional object file that someone decided to check in. These files are needed, so often you can’t delete them entirely and the process of copying them somewhere else, removing them from git and then replacing is painful, not to mention prone to error.
By adding the -cached
option to the git rm
command, you are able to remote the file file from git control while keeping the file in your working tree. They command syntax is:
git rm --cached file
Git will no longer track this file even though it is still on your hard drive. After running the above command, be sure to add an entry to your .gitignore
file so that ‘file’ doesn’t show up in git status
and that it can’t accidentally be re-added later.
from : gitguys
克隆项目到空文件夹中,在空目录中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PATH/TO/REPO
git fetch
git checkout -t origin/master
NOTE: -t
will set the upstream branch for you, if that is what you want, and it usually is.
查看当前项目下远程
git remote
增加新的分支链接,例如
git remote add other giturl
获取他人的远程更新
git fetch other
将他人的远程更新合并到本地分支
git merge other/master
同样也可用此方法同步更新 fork 的项目
在需要修改的仓库中运行如下语句,写入当前仓库的 config 中
git config user.name "Your Name"
git config user.email your@email.com
该配置会写入 .git/config
设置中。
强烈推荐项目:https://github.com/einverne/my-git 这是我从 @xirong fork 而来的项目,以后有好的 Git 内容我也会更新到该项目。
数码投影仪,也称数码投影仪或数位投影仪。这是一种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 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的设备。视频投影仪可以播放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视频,有些投影仪还自带了音响,具备输出声音的功能。这种设备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小型娱乐场所。根据工作方式不同,视频投影仪有 LCD, LCOS 及 DLP,DMD 等不同类型。
所谓“分辨率”指的是投影仪能够显示的像素数量。而“像素”是计算机上构成图象的单点。分辨率越高代表图像质量越好,越能表现出更多的细节。投影仪常见的几种分辨率格式:
分辨率模式 | 水平像素×垂直像素 | 全部像素数量(单位:万) |
---|---|---|
SVGA | 800×600 | 48 |
XGA | 1024×768 | 78.6 |
高清 720p | 1280×720 | 92.1 |
全高清 1080p | 1920×1080 | 207.3 |
WXGA | 1280×800 宽屏分辨率 | 102.4 |
其他分辨率见维基百科
每台投影仪都有一个“天生”分辨率(native 分辨率,有时候也叫真实分辨率),标示了投影仪实际上一次能够投影的最大像素数量。换句话说,SVGA 投影仪一次只能够显示 48 万像素。
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巨大,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一个常见的 2 米宽幅的投影屏幕,那么投影在屏幕上的每个像素将占用 1/4 厘米的宽度,而如果使用 XGA 投影仪的话,这一数字将会控制在 1/5 厘米以下,这样就可以比 SVGA 投影仪多显示 60% 的像素。用 XGA 投影仪放映,显示的影像将更加锐利清晰,并缓解了马赛克效应。
参考:维基 ty360 标准分辨率 / 最大分辨率
投影仪亮度表示的单位。“light out” 是投影机主要的技术指标,“light out”通常以光通量来表示,光通量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光源辐射产生视觉响应强弱的能力,单位是流明。投影机表示光通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 ANSI 流明,ANSI 流明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测量投影机光通量的方法,测定环境如下:
LCD 投影机属于透射式投影方式,主要依靠提高光源效率、减少光学组件能量损耗、提高液晶面板开口率和加装微透镜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亮度。DLP 技术属于反射式投影方式,其主要通过改进色轮技术、改变微镜倾角和减少光路损耗等手段提高亮度指标。
参考:投影机标称光亮度
不多介绍,目前已被市场淘汰,更多详见百科
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投影仪,可以分成液晶板投影机和液晶光阀投影机。液晶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本身不发光,工作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其工作温度为 -55℃~+77℃。投影机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即液晶分子的排列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影响其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从而影响它的光学性质,产生具有不同灰度层次及颜色的图像。由于 LCD 投影机色彩还原较好、分辨率可达 SXGA 标准,体积小,重量轻,携带起来也非常方便,是投影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全称:Digital Light Porsessor,数字光处理器。DLP 是一项使用在投影仪和背投电视中的显像技术。DLP 技术最早是由德州仪器开发的。它至今仍然是此项技术的主要供应商。现在,DLP 技术被很多许可制造商所采用,他们销售的产品都是基于德州仪器芯片组的。DLP 以 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反射器作为光阀成像器件。一个 DLP 电脑板由模数解码器、内存芯片、一个影象处理器及几个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组成,所有文字图象就是经过这块板产生一个数字信号,经过处理,数字信号转到 DLP 系统的心脏 –DMD。而光束通过一高速旋转的三色透镜后,被投射在 DMD 上,然后通过光学透镜投射在大屏幕上完成图像投影。一片 DMD 是由许多个微小的正方形反射镜片(简称微镜)按行列紧密排列在一起贴在一块硅晶片的电子节点上形成的,每一个微镜都对应着生成图像的一个像素。因此,DMD 装置的微镜数目决定了一台 DLP 投影仪的物理分辨率,例如一台投影仪的分辨率为 600X800,所指的就是 DMD 装置上的微镜数目就有 600x800=480000 个。
3LCD 投影技术是一种透射式投影技术,将灯泡发出的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每种颜色分别透过各自的液晶板,最后通过棱镜显现出明亮清晰的图像。目前,3LCD 技术由爱普生与索尼两家公司持有,并推出了多个尺寸与分辨率的液晶面板。
3LCD 是一种三片式技术,通过分离三原色实现了自然、柔和的色彩,而单片式 DLP 投影系统在色彩表现上则更依赖于色轮设计,因此几年前曾有 DLP 投影机的色彩不如 3LCD 的说法。目前,两种技术在色彩上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但是色轮设计仍没有统一标准,不排除低价 DLP 投影机会出现降低色彩以换取高亮度的做法。
当然,3LCD 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作为一种非数字化的技术,液晶板的寿命不及 DLP 芯片,为此上游厂商推出了无机液晶面板,相比有机液晶面板在寿命、对比度等方面有不小的提升。但是,在商教市场,很少有厂商与产品会明确标称采用哪种液晶面板。
参考:泡泡网
在了解这一些参数之后,进入电商网站,看投影仪的参数。有几个参数是必看的,像分辨率,流明,投影成像技术,因为我也是初看投影仪这种设备,对其他一些东西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以这些为参考以及我参考网上一些人的经验来谈谈一些想法。
当然在钱包鼓鼓的情况下,分辨率能有多高就选多高了。目前市场上最高的 1080P 分辨率应该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但考虑到价格问题,对于分辨率的问题可以稍微降低一些要求,据我观察,1080P 的投影仪在京东上不下 6000RMB。如果限于钱包问题,以及家用需求,退而求其次,我会选择分辨率可以接受但是价格也可以接受的 720P 或者 WXGA。以上是我的情况,而下面是网上的经验之谈,因为 1080P 比 720P 分辨率多出 2.25 倍像素,高解析度是他的优势,配合相应的高清片源,将获得更加细腻的影响画面,特别适合对画质要求较高的用户。如果预算充足选购 1080P 是必须的。
如果手头的视频资源以 720p 为主,相信以 6000 元以下价格,720p 投影机与 WXGA 投影机依然能够吸引不少用户的目光。但是,目前很多厂商已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全高清投影机的研发,这一市场很可能逐步萎缩。
关于 720P 投影仪市场萎缩的情况,网上也有相应介绍,因为在性能上,受到分辨率的限制,投影画面可以很大,但是无法让使用者感受到真正的高清,高画质,适合于对画质要求不高的用户,玩 Wii 游戏、看大屏幕电视或者 DVD 电影还是不错的。
流明越高,亮度也越大,但并不是亮度越大越好,对家用来说,我觉得 2000 以上的流明应该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了。而我观察了在买的投影仪基本上都在 2000 以上了。以下是网上的一些介绍:起初,高清投影机主要定位高端用户,仅用于专业的影音间里,而且在使用时需要达到如同电影院般的全黑环境,因此投影机的亮度指标通常在 1000 流明左右即可。随后,家用投影机开始走入普通家庭,由于使用习惯与实际环境无法实现影音室的全黑效果,如今主流家用机的亮度已经接近 2000 流明。亮度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是越亮越好,1000 流明的亮度足够普通家庭使用,除非你喜欢开着灯看大片。此外,如果居室面积很大,且投影距离超过 5 米,建议选择高亮产品。
对于这两项成像技术,在此之前我一点概念也没有,而了解之后对这两个成像技术也一点概念也没有。不过根据我浏览了很多商品参数之后,我发现目前市场上还是 DLP 的产品比较多。可能这个技术成熟了吧。貌似这项技术还涉及到支不支持 3D 成像。而网上是怎么说的:DLP 与 3LCD 是当今两大主流投影技术,占有投影机市场绝大份额,而 LCOS 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产品制造成本与售价相对较高。同时,随着投影技术不断进步,采用 DLP 或 3LCD 技术的家用高清投影机都拥有很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首先在色彩方面,DLP 高清投影机通过搭配 6 段高速色轮与极致色彩技术,让您不必再为色彩效果与彩虹问题担心。而在寿命与对比度方面,3LCD 投影机通过应用无机液晶面板与自动虹膜技术,大大提升了液晶板使用寿命与画面动态对比度。所以说,目前已经不能简单的从色彩与对比度方面区别两大主流投影技术。
选购建议:虽然投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基于 DLP 与 3LCD 技术的高清投影机的画面风格并不相同,最好通过亲身体验来选择符合个人口味的产品。
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 Hadoop 的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使用 Java,运行在 GNU/Linux
设计理念:
HDFS 需要注意的问题:
HDFS 是一个 master/slave 架构。HDFS 集群包括一个 NameNode(master server 管理文件系统 namespace )和一组 DataNodes,通常在集群中一个节点一个,用来管理存储。HDFS 暴露了一个文件系统 namespace 孕育用户数据保存到文件。在内部,数据块会被分割成多个 block 存储,block 大小默认为 64MB,每一个 block 会在多个 DataNode 中存储多份。
和 Hadoop 一起的压缩包中有 hdfs 命令
这两天突然又莫名的怀念起 Google Reader来,用到如今代替品,没有一个能让我有使用Reader的那种爽的感觉,想当时Reader是我所有Google产品中第一个记住快捷键的,在Reader界面我可以完全使用键盘浏览我想阅读的内容,这个感觉已丢失很久了.
我怀念Google Reader的快捷键, 怀念Google Reader的速度, 怀念Google Reader的分享,怀念Google Reader的搜索。尽管今天Google发布Newsstand整合了Play Magazines和Currents,可我依然找不到但是使用Google Reader的感觉,没有Web版更是让人无法接受。而让我感觉Google Reader又回来的是inoreader这款阅读器。清爽的界面,简洁的操作,丝毫不乱的快捷键让我找回了怀念很久的感觉。 下面就说说我认为一个阅读器很重要的功能,以及inoreader能够提供给我的功能
想要快速阅读大量的订阅文章,快速扫描文章标题,切换订阅目录是很重要的事情。inoreader继承了几乎所有的Google Reader快捷键,我最常用的有:
以上是我最常使用的快捷键,现在inoreader根据自己的情况又添加了很多很方便的快捷键,比如l表示赞,当然你可以自己查阅,找到自己一套熟悉的使用方式。
在Google Reader死掉之后我尝试的很多阅读器中,速度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inoreader之前我使用Feedly,Feedly的速度一直让我很头疼,虽然最近一次更新速度变快很多,但Feedly的界面以及快捷键,以及分享到Google+的问题让我不得不一直寻找其他替代品。虽然很多人现在已经适应了Feedly,包括那些付费的永久高级用户。像我认识的+shizhao, 像台湾的電腦玩物。电脑玩物博主很是推荐Feedly作为Google Reader的代替品,写了很多文章,但我还是抛弃了Feedly,因为它实在是进化迭代太慢了。最基本的https安全协议还是最近刚刚更新加上去的。其他的搜索就不说了,高级用户专用。
Inoreader就如我之前说过的一样,它自建立一套分享机制,就如同没有被Google+入侵前的Google Reader,有好友机制,可以查看好友广播出去的文章(加好友ID:einverne)。当然inoreader也支持向各大社交网站输出分享,Feedly让我离开的一大原因就是分享到Google+非常困难,+1按钮不知道是本身的BUG还是放置时不正确,在Feedly上很慢,还经常出错。这就是inoreader最基本的分享功能,而其他的评论功能,也是自建的,只有inoreader用户能够看到,并且评论只限于inoreader,不是到网站评论,帮我省略了“v”打开原网页留言的步骤,并且我还不知道那个网站使用什么样的评论系统,像极客公园还有自己的帐号系统,这种就该直接乱棒打死.inorader能够支持的云端记事本Evernote啦,支持的稍后阅读Pocket, Instapaper 啦,那些功能有待你去发现.
相信对于任何一个Google Reader的重度使用者,搜索的功能会经常使用,很多自己整理好的资料隐藏在Google Reader中,搜索有的时候比加心收藏方便得多.以前我还将一些电影资源更新的网站订阅到Google Reader中,直接检索电影名就能找到资源呢~现在没办法只能另寻法子了. 以前Google Reader还有一个很值得提的功能就是,即使你的博客挂了,不管是域名过期,空间过期等等其他问题,只要是Google Reader保存过的文章Google都会默默的保存下来,Google Search搜索不到的东西,或许在Reader中就能找到,并且Google Reader是我自己整理的资料订阅列表,我甚至能找到更加详细的资料或介绍.
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功能,很多用户因为这个甚至称赞inoreader已经超越了Google Reader,当然这样做的问题先不考虑哈~.那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功能,也就是对于一些没有全文输出的博客,利用这个功能就能够在inoreader中看到全文输出.inoreader提供了快捷键”w”,来加载全文.当然Android版也是有同样的功能的.这也就是超越Google Reader的地方.
inoreader的Android版制作的非常像已经死亡的Google Reader曾经的客户端.虽然有人觉得不好看,而我觉得这是效率最高的阅读APP,当然如果做好看一点也不是不可以,inoreader提供了API,相信inoreader稳定后的不久就会有人做出更加功能完善,美观的APP,而目前我已经够了.
如果你看到这里想去尝试一下,可以点击:
From:LastPass 官方博客
正如我之前在密码管理 一文中提到的 LastPass, 现在已经成为我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工具 LastPass 甚至可以用来分享密码. 最近 LastPass 3.0 发布,看看更新了什么。同样如果你需要注册 LastPass, 可以通过我的邀请链接 这样大家都可以得到一个月的高级账户
官方的用词是这样的clean design
andunobtrusive feel
Chrome 插件界面更新变的小清新了。现在 LastPass 会自动在用户名密码栏填入密码,并且用户名密码栏最后添加 LastPass 可交互的按钮让你可选择多用户与密码填入,或者切换你想填入的其他功能,而这一功能在上一版中是在这个网页顶部弹出一栏选择操作。
如果保存过密码就会看到如下界面
而如果没有保存过用户名密码,LastPass 会询问你是否需要保存
如果该栏是创建地址栏,则询问你是否需要自动产生密码 (Password Generator)
如果是购物表单,会出现你自定义的 Profiles
点击按钮展开可以快速选择想要的功能,如禁用此网站密码填入,生成密码,填入密码等等
而点击 Chrome 展开 LastPass 可以快速搜索密码库,以前是只能打开密码库才能搜索密码的
展开密码库的界面也同样重新设计了
官方用语:Enjoy updated Android and iOS apps, with a more powerful browser experience for easier navigating, site saving, and password generating. PS. 只有高级版 LastPass 才能使用
高级版 LastPass Android 和 iOS 直接将 LastPass 集成到了浏览器能在浏览器中自动填入密码。
可以多至五个人共享一个文件夹
五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能在同一文件夹中管理密码,LastPass 将文档的协同工作搬到了密码管理
LastPass Team 感谢原文: We’re Thrilled to Reach Another Milestone!
We are so thrilled to share LastPass 3.0 with our community. We hope you enjoy the clean design and less intrusive experience. As always, we owe a big “thank you” to our community for your continued support. We’re committed to the ongoing improvement of our service,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great experience for our users. Let us know what you think in the comments below!
我使用 cyanogenmod(之后简称 CM) 也已经快一个礼拜了,而之前我一直都是原生 ROM 的忠实使用者,在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原生 ROM 之后转而使用 CM 的 ROM, 才感觉的 CM 团队在背后的刻苦用心。 下面就谈谈 CM 相较于原生系统,几个比较贴心细节优化
##短信通知(弹出窗口,通知栏提示)
相较于原生系统中的短信,CM 中短信在下拉通知栏中提供了 Read,Call 等直接操作短信的动作. 别人的短信回复如果不需要回复,在原生系统中只有你点击通知栏中通知跳转到短信应用中去才会将此条短信状态变成已读,否则你的呼吸灯会一直处于有短信状态,而 CM 在通知栏的人性化处理,能够在通知栏读完短信之后直接将短信标注已读(这样就不会让呼吸灯一直亮了)或者 Call Back 直接打电话给短信发送者或者跳转到短信应用回复短信. 而在短信应用的设置界面里面还能设置弹出短信窗口,在使用手机时遇到收到短信是非常方便的,省去了下拉通知在点击进入应用内部回复的过程,直接在弹出窗口就能够做应用内所作的所有事情,包括标注已读,回复。
##Quick Setting Panel 中体验的一致性 在原生 ROM 中在设置 WLAN 时,点击其实是进入 WLAN 设置的一个”快捷方式”, 长按才是开关 WLAN, 而蓝牙和飞行模式点击却是一个 Toggle, 直接能够开关蓝牙和飞行模式. 在 CM 的 ROM 中将所有的操作点击变成 Toggle, 长按才进入复杂的内部设置,统一了操作的一致性.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如果使用原生的 Quick Setting Panel 一开始一定会摸不着头脑的。
##Quick launch shortcuts 这个是触发 Google Now 功能的扩展,从 HOME 键往上滑动能够触发 Google Now, 而 CM 的 ROM 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来扩充这个 Quick launch shortcuts, 我在 Google Now 右边添加了截屏,在左边添加了关闭屏幕,避免了过多的使用电源和音量实体键,延长使用寿命。
##Lock Screen 在之前版本的 Android 中 slide 解锁是能够进入相机的,而在之后更新的版本中锁屏界面从屏幕右侧滑动能够调用出相机,CM 更是把这个功能扩展了,锁屏界面能够快速的进入你设定的任意五个应用,并且保留了原生 ROM 从右侧滑动调用相机的功能,默认情况下,CM 的五个应用是浏览器,电话,音乐,短信,解锁. 而你能够自定义任何操作。
##Profile 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功能,在系统设置中可以设定相应的 Profile, 比如我经常玩 Ingress, 在打开 Ingress 之前我一定会打开 GPS, 打开流量,3G 模式,关闭 WLAN, 那么我可以将以上内容设定成一个 Profile 名叫 Ingress, 下一次你只要切换到相应的 Profile, 所有的设置就已经是你设置好的了,一键免除所有烦恼. 并且切换入口非常方便,你可以将切换 Profile 的按钮添加到 Quick Setting Panel 中,只有下拉通知就能够切换,或者系统已经默认集成到长按电源键中. 其实很多第三方应用已经能够做这些了,原生 ROM, 我就用 tasker 做这一切,当时当这一切和系统集成,就让我倍感完美. 当然你也可以设置 HOME profile, 在这个 Profile 中设定自动打开 WLAN, 同步,然后到家开启这个模式,抑或是设置上课模式,静音模式,然后就随意使用了. 但是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貌似这个 Profile 只能手动的切换,不能自动切换,不过这已经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了。
##通知栏中拍照 这个是让我比较意外的发现,竟然能够在通知栏开启相机,并且将相机缩小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点击那很小的区域就能够拍照,这个不是偷拍利器嘛,神了. 并且相机启动速度也是很快,不会让你错过任何瞬间。
至于其他安全管理中的 Privacy Guard, 主题切换,Pie Controls,DSP…. 有的我也不懂,有的我也不会用,就我使用的感受来看以上已经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优化了。
而唯一让我不满意的事情就是竟然数据连接信号不稳定.(PS. 这是误解,数据连接是正常的,只是那段时间手机卡欠费了)
2013/11/11 更新
##开启 status bar 左右滑动调节亮度 这个功能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一个功能,我非常喜欢。
From:Developer Android站在开发这角度,消费者角度请看for consumer
SurfaceView.setSecure()
阻止录像,保证内容安全性adb shell screenrecord
录像功能,或者在Android Studio DDMS面板使用.ncb—- 无编译浏览文件 (no compile browser)。当自动完成功能出问题时可以删除此文件。build 后会自动生成。
.dsw—- 这种类型的文件在 VC 中是级别最高的,称为 Workspace 文件
.dsp—- 在 VC 中,应用程序是以 Project 的形式存在的,Project 文件的扩展名为.dsp,在 Workspace 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 Project, 由 Workspace 文件对它们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每个工程都对应一个 dsp 文件
.opt—- 与 dsw 类型的 Workspace 文件像配合的一个重要的文件类型是以 opt 为扩展名的文件,这个文件中包含的是 Workspace 文件中要用到本地计算机的有关配置信息,所以这个文件不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共享。当我们打开一个 Workspace 文件时,如果系统找不到需要的 opt 类型文件,就会自动的创建一个与之配合的包含本地计算机信息的 opt 文件。
.clw—- 以 clw 为扩展名的文件是用来存放应用程序中用到的类和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是 VC 中的 ClassWizard 工具管理和使用类的信息来源
readme.txt—- 这个文件每个应用程序都有一个,这个文件中列出了应用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文件的信息,打开并查看其中的内容就可以对应用程序的文件结构有一个基本的知识
.h—– 这种文件为头文件,包含的主要是类的定义
.cpp—- 这种文件为实现文件,该种文件包含的主要是类成员函数的实现代码。一般来说,h 为扩展名的文件和 cpp 为扩展名的文件是一一对应配合使用的
以下为详细列表:
.APS:存放二进制资源的中间文件,VC 把当前资源文件转换成二进制格式,并存放在 APS 文件中,以加快资源装载速度。资源辅助文件。
.BMP:位图资源文件。
.BSC:浏览信息文件,由浏览信息维护工具(BSCMAKE)从原始浏览信息文件(.SBR)中生成,BSC 文件可以用来在源代码编辑窗口中进行快速定位。用于浏览项目信息的,如果用 source brower 的话就必须有这个文件。可以在 project options 里去掉 Generate Browse Info File,这样可以加快编译进度。
.C:用 C 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LW:ClassWizard 生成的用来存放类信息的文件。classwizard 信息文件,ini 文件的格式。
.CNT:用来定义帮助文件中“Contents”的结构。
.CPP 或.CXX:用 C++ 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
.CUR:光标资源文件。
.DEF:模块定义文件,供生成动态链接库时使用。
.DLG:定义对话框资源的独立文件。这种文件对于 VC 工程来说并非必需,因为 VC 一般把对话框资源放在.RC 资源定义文件中。
.DSP:VC 开发环境生成的工程文件,VC4 及以前版本使用 MAK 文件来定义工程。项目文件,文本格式。
.DSW:VC 开发环境生成的 WorkSpace 文件,用来把多个工程组织到一个 WorkSpace 中。工作区文件,与.dsp 差不多。
.EXP:由 LIB 工具从 DEF 文件生成的输出文件,其中包含了函数和数据项目的输出信息,LINK 工具将使用 EXP 文件来创建动态链接库。只有在编译 DLL 时才会生成,记录了 DLL 文件中的一些信息。
.H、.HPP 或.HXX:用 C/C++ 语言编写的头文件,通常用来定义数据类型,声明变量、函数、结构和类。 .HLP:Windows 帮助文件。
.HM:在 Help 工程中,该文件定义了帮助文件与对话框、菜单或其它资源之间 ID 值的对应关系。
.HPJ:由 Help Workshop 生成的 Help 工程文件,用来控制 Help 文件的生成过程。
.HPG,生成帮助的文件的工程。
.ICO:图标资源文件。
.ILK:连接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中间文件,只供 LINK 工具使用。
.INI:配置文件。
.LIB:库文件,LINK 工具将使用它来连接各种输入库,以便最终生成 EXE 文件。
.LIC:用户许可证书文件,使用某些 ActiveX 控件时需要该文件。
.MAK:即 MAKE 文件,VC4 及以前版本使用的工程文件,用来指定如何建立一个工程,VC6 把 MAK 文件转换成 DSP 文件来处理。
.MAP:由 LINK 工具生成的一种文本文件,其中包含有被连接的程序的某些信息,例如程序中的组信息和公共符号信息等。执行文件的映像信息记录文件。
.MDP:旧版本的项目文件,相当于.dsp
.NCB:NCB 是“No Compile Browser”的缩写,其中存放了供 ClassView、WizardBar 和 Component Gallery 使用的信息,由 VC 开发环境自动生成。无编译浏览文件。当自动完成功能出问题时可以删除此文件。编译工程后会自动生成。
.OBJ:由编译器或汇编工具生成的目标文件,是模块的二进制中间文件。
.ODL:用对象描述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VC 用它来生成 TLB 文件。
.OLB:带有类型库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动态链接库,也叫对象库文件。
.OPT:VC 开发环境自动生成的用来存放 WorkSpace 中各种选项的文件。工程关于开发环境的参数文件。如工具条位置信息等。
.PBI、.PBO 和.PBT:由 VC 的性能分析工具 PROFILE 生成并使用的三种文件。
.PCH:预编译头文件,比较大,由编译器在建立工程时自动生成,其中存放有工程中已经编译的部分代码,在以后建立工程时不再重新编译这些代码,以便加快整个编译过程的速度。
.PDB:程序数据库文件,在建立工程时自动生成,其中存放程序的各种信息,用来加快调试过程的速度。记录了程序有关的一些数据和调试信息。
.PLG:编译信息文件,编译时的 error 和 warning 信息文件。
.RC:资源定义文件。
.RC2:资源定义文件,供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REG:注册表信息文件。
.RES:二进制资源文件,资源编译器编译资源定义文件后即生成 RES 文件。
.RTF:Rich Text Format(丰富文本格式)文档,可由 Word 或写字板来创建,常被用来生成 Help 文件。
.SBR:VC 编译器为每个 OBJ 文件生成的原始浏览信息文件,浏览信息维护工具(BSCMAKE)将利用 SBR 文件来生成 BSC 文件。
.TLB:OLE 库文件,其中存放了 OLE 自动化对象的数据类型、模块和接口定义,自动化服务器通过 TLB 文件就能了解自动化对象的使用方法。
.WAV:声音资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