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没有系统性阅读,只是把早先想看的书,看到什么感兴趣就直接看了,也没有目的性,有政治的,有历史的,也有专业书,还有小说。

原来是想在 2019 年 12 月底来整理这篇文章的,大纲已经列好,但是一直躺在了草稿里面,现在是 2020 年年底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就着大纲,以及今年在重新整理自己的笔记之后,重新回顾一下自己的 2019 。

之间几年的读书笔记:

通识

言论的边界

五星推荐,这本书是我关于[[言论自由]]进行认知的第一本启蒙书,之后陆陆续续看过的书,《言论的边界》,《九人》,《牛津通识读本:托克维尔》,《大法官说了算 - 美国司法观察笔记》,《牛津通识读本 - 法哲学》,《美国宪政历程 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美国国会》,《联邦党人文集》,《美国政党与选举》大多也能够进行关联。

关于言论自由的边界,从美国建国之初到今天,虽然都一个基本的共识,但细节部分仍然在不断地被完善。

说自由会带来混乱的人,必定是没有了解过美国的宪政历程,关于言论自由的方方面面,不对言论进行事先的限制是多少人花了多少代时间争取到的权利。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的法院意见,「在自由辩论中,错误意见不可避免,如果自由表达要找到赖以生存的呼吸空间,就必须保护错误意见。」

而对言论的事后审查则多多少少走过一些弯路,其中霍姆斯大法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首先使用了,对于事后的言论审查中,只有「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才能进行惩罚。而另一位影响深远的勒尼德汉德法官认为,只有直接煽动暴力的言论才应当受到惩罚,仅只是批评政府政策的言论,无论是委婉的还是露骨的,都不能惩罚。意见的自由表达是权力的最终来源。

而对于媒体,法院的判决更加强了媒体的重要性。人民有权获得政府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全部信息,公共意见的交流和传播是遏制腐败最有效的方法。而媒体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布伦南大法官这样写到,「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不应当受到阻碍,即使那些对政府和公职人员的言论包含激烈、苛刻、有时甚至令人不悦的言论,这些言论也不应该被阻止」。

关于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上,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将媒体的言论自由对象扩展到了公众人物,包括社会名流,影视明星等等,但对于普通人,是否可以声称自己的隐私权而状告媒体,最高法院虽然至今依然偏向媒体,但无疑隐私权已经作为一个实际上的权利被不断的提起。言论和出版的自由对于保障人类的自由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对于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这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

虽然宪法给予了媒体,以及从事媒体行业的记者以巨大的权利,但遇到记者需要保守信息来源,以及法庭命令其公布信息来源的时候,也会遇到冲突。记者拥有的只是「有限特权」,在遇到具体的案例时,依然有可能失败。

书中的最后几章在讲述思想的自由。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同样重要,政府不得仅仅以为社会中认为某种思想令人厌恶就禁止人们对这种思想的表达。霍姆斯大法官有一句话流传甚广,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在非常年轻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游历就写出了如此观察细致的巨作。这可能是我系统的观察美国而看的第一本书,但也正是这本书为我在 2020 年看其他相关著作的时候打下了基础,托克维尔以非常平和的心态写下了对美国的观察,既没有过分的赞美,也没有恶意的贬损。更甚至比谁都看出美国制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论美国的民主》分成了上下两部,托克维尔在上部中描绘了他看到的美国现状,包括风土人情,制度设计,司法权利,出版自由,公民自治等等,下部中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的凝练,描述了美国的思想潮流,以及宗教信仰,科学艺术,文学戏剧等等方面可能的影响。也进一步的预言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对生活在其中的人可能带来的改表。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汉娜阿伦特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一个人不是想要做极恶的事情才会实施暴行,恶行的发生可能仅仅是一个人不思考,这个人不是道德败坏或者心理变态,而只是屈服了自己的惰性,放弃了思考,选择了无条件的顺从,这样的人同样会做出极恶的事情。

在一个高度技术化和官僚化的世界里,无声无息地铲除「多余」的民众同时又不引起公众的道德愤怒,可能会变得司空见惯。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便是获知了汉娜阿伦特这位作者,在编辑完其中文的维基百科后,又陆陆续续的看了她的其他作品,《极权主义的起源》,《过去与未来之间》。

牛津通识读本 美国国会

美国制度中的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和司法,最早看得是司法分支的《牛津通识读本 最高法院》,觉得牛津通识读本这一系列的书,短小精炼,不失为入门首选。所以就在 Kindle 上看完了这一部。这一本书也相对完整的介绍了国内的诞生,竞选方式,参众两院的运行方式,以及国会在整个美国的位置,以及和其他两个分支的相互制约,最后一章讲述了国会大厦。相较于白宫,国会大厦和最高院出现在影视剧作中的画面没有那么多,但围绕在议会大厦周围的建筑群还是别具特色的。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花了 20 年时间撰写的著作,在这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但孟德斯鸠所说远不止于此,在政治理论方面提出了:

  • 关于政治分类,将政体划分为共和、君主、专制,原则分别是品德、荣誉和恐惧
  • 分权说和君主立宪,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权理论,相互制衡,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
  • 地理说,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因素与人民的性格、感情相关,法律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在法律理论上,反对酷刑、主张量刑适度,刑罚应该富有教化意义,舆论威慑可以作为阻止犯罪的工具,只惩罚行为,不惩罚思想、语言。在经济理论上,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的自然权利,主张工业和贸易。这是一本让我看完之后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确确实实活在了过去思想家的思考中。孟德斯鸠通过对历史和当时社会的观察便能思考出如此超前的观点,着实令人钦佩。

极权主义的起源

汉娜阿伦特的另外一部作品,对我来说有些艰深,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或者不了解阿伦特本人,第一遍读的时候对我来说很难提炼出阿伦特的观点,虽然这几个名词已经被无数的作品反复的解释过了,但要真正的去定义什么是「极权主义」,还略微有些难度,而阿伦特说,极权主义就是将世界上的所有界限抹平,不考虑人的多元性,将人认为是集体中的一员来对待。极权主义不同于以往的专制,在 20 世纪对人类历史造成的巨大的伤害,但对其的研究,这是我看的第一本。

传记

  • 命运:文在寅自传,影视作品中对卢武铉的描述要多过这一位现任的韩国总统,所以去年准备去韩国之前比较匆忙的快速过了一遍这位总统的自传,如果说是自传的话,可能还不准确,书中虽然记叙了文在寅小时候到青年时期的事,但自文在寅遇到卢武铉之后便有了大量和卢的往事。
  • 永不放弃,Trump 的传记
  • 永久档案,斯诺登的传记

摄影

一般也不会特意去找摄影相关的书籍,只是看到有对应的题材,在看其他类别的书的中间带着看了一下。

  • 摄影的精神
  • 完美构图

日本

谋划着想要去日本走一走,所以大量的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只不过到现在也依然只能说对日本的了解九牛一毛,对日本近现代史的了解稍微多一些。

  • 战后日本经济史
  • 日本制造
  • 日本史
  • 现代日本
  • 日本人的活法
  • 走遍日本
  • 日本
  • [[静观日本]]
  • 日本论
  • 日本常识
  • 菊与刀
  • 游牧东京

其他

  • 悲剧人偶
  • 82 年生的金智英
  •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 而已集
  • 韩国电影
  • 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 Lonely Planet 韩国
  • Lonely Planet 台湾
  • 从陈桥到厓山,宋朝历史
  • 韩国研究二十年
  • 畅游首尔
  • 人生的意义
  • 重新发现宋朝
  • 大韩民国史
  • 这就是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