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轻单的内容,发现了之前整理过的一些关于轻单的想法,现在就当是备份吧。原单内容部分由复制他人轻单内容而来。轻单早期是有类似Github fork的复制轻单功能的,后来去掉了。

##够“轻”,但不够简“单”

轻,是我知道可以看什么,不够简“单”,是我不知道该发布什么。知乎/Quora以问题为切入口,引导UGC;豆瓣以图片/电影等内容评论为切入口,来引导;Pinterest以图片收集为切入口,来引导收集整理; 轻单,只提供了新的类容发布形式,却没有给出好的内容发布引导。大类别分类,贪大求全,定位不明,其实也是形式创新局限的表现。 “显性内容决定产品气质”,目测又是一个互联网蝗虫的小圈子玩物 (虽然有问题,但写List确实是喜闻乐见的形式)

From:qdan

##列表形式 在早期使用轻单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对于列表这样的一个形式无意中对内容有了较大的限制。而反过来列表的形式又给予了内容更多的整理。轻单内容用来做分享,用来整理个人知识是很好的,当你真正理解这样的一个形式之后,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我一直订阅的台湾一位作者的博客—-电脑玩物,其实说白了,作者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整理列表—-旅行你需要的App,10大素材网站等等。只是作者通过博客,以列表的形式分享了出来。而我们平时如果学会了这样的一种方法,对个人知识的整理是大有益处的。比如我自己学习Vim,Git在初期看了很多的资料,有段时间会很混乱,而如果一段时间之后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用列表的形式分享出来会得到更好的理解。 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轻单没有引导UGC,因此新用户会完全找不到主题,或者内容。而我之前也发过一个轻单说“豆瓣无所不在的豆列对轻单是不是一种威胁”,里面提到我会用豆瓣列表去整理看过的电影,会用网易云音乐去整理喜欢的歌曲,而订阅源的列表分享我会用InoReader集成的功能。定期的整理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如果想要与别人分享,轻单,我说列表,这样的形式对读者有很大的帮助。 回想起来豆瓣在全站推广豆列,Google+更新Collection功能,是不是对列表这种形式的认可呢?

##复制列表 由上,引出了轻单早期的“复制轻单”功能,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一个功能是Github fork的延伸,我觉得我可以使用复制轻单这样的功能给原始轻单添加更多内容,并且分享出来。而现实中“复制轻单”这个功能并没有很多的人使用,所以后来这个功能也就消失了。

##总结 轻单的创业已经告一段落,开发团队也已经解散了。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我依然用着List这样的形式来写下这样一篇总结,我依然还是用着很多的List来整理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轻单算是一个终结了,期待有更多的新想法的产生,并由此诞生出伟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