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装上了头条系全系列产品包括新闻,抖音,火山小视频,而半年多过去了,最后留下来的只有抖音。而之前不久也刚刚看到新闻报道抖音日活已经超 1.5 亿了。所以想整理下自己的看法。

以产品划分用户

全年年底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其核心思想就是 “头条以产品划分用户群”,虽然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头条内部有意而为之或者就是产品定位的问题,确实头条内部关于视频的应用报的上名字的就有仨,火山,西瓜,抖音。这三个应用却各有特点,虽然我并没有很深入的使用,但也能快速的感觉到他们的差别,抖音明显要更年轻化,年龄 10+,20+ 主打的产品,而火山则是主打 ugc,各种内容都有,质量参差不齐,西瓜视频,后来者,却继承了头条视频的大量的积淀。而着三款应用能很明显的区分出一部分用户群,如果按照现在 2017 年底的时间来看,明显子女一代用抖音,父母一代更加偏向用火山和西瓜,这是天然的划分。如果要以地域划分,明显大城市是抖音的用户群,而中小城市就是西瓜的天下。

虽然我对这样的产品划分理念并不是那么的“理解”,但确确实实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就是那样的一个趋势,这或许也是有了 Facebook 也还有 Instagram 和 Snapchat 的原因,当随着年龄的变化,一个平台的用户逐渐增多,下一个年龄层的用户自然的就去寻找代替品,或许是为了潮流,或者只是为了凸显不同。就像厌倦了 QQ,逃到了 Wechat,厌倦了 Wechat 的一代,或许又逃回了 QQ。

为什么抖音会火

很多人说拍抖音简单,但我想很多说这个话的人应该没怎么自己拍过。抖音的短视频看起来简单,那是因为他的难度系数正好介于普通用户和专业自媒体拍摄难度系数的中间,抖音大量的视频都只需要用一部手机就能拍摄出来,但是仔细看这短短的十几秒,里面可能包含十几个场景,包括大量的剪辑,而曾经这些剪辑手法我都只在 YouTube 等等平台的长视频或者电影片段中才能看到;另外一点很多人说抖音的成功是将视频引入音乐,可是这难道不是常识吗,电影电视剧 OST,或者 YouTube 去搜一下会看到很多教你如何给视频选择 BGM 的教程,而抖音成功的是让音乐成为了用户拍摄视频的入口,创作相同主题的短视频,一来带动了 BGM 的流行,二来将用户的视频天然的进行了分类。

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之前曾经和朋友聊天聊起,抖音流行的歌甚至可能改写音乐的发行历史,如果歌手的歌拿来在抖音发行,或许比拿去发专辑,或者拿去音乐平台要流传更广,毕竟好的音乐只有被人知道,歌才有他的价值,中国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一个有效的渠道让有价值的内容让人知道,抖音或者头条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这一空缺。或许有人要说以前也出现过优酷土豆还有 bilibili 等等的网站,还有门户网站推出的新闻客户端为什么无法做到,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优酷等等他们太慢以至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而且对于长视频其实无形中过滤了很大一批的入门却能制作出很有趣内容的作者。而门户网站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内容输出,很多用户其实并不关心那些国家大事,而更关心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并且门户网站的写作者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贡献的内容来看几乎就是沧海一粟,Web2.0 带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

关于运营

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运营在产品中的重要地位,抖音这样一款产品我相信以任何一家大公司的实力就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轻松的复制,但是大家都做不到抖音的一点就是大家仅仅认为抄袭一个同样的产品就能够刮分一片市场,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虽然我也并没有那么关注抖音产品的发展历史,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用户能够感受到抖音玩法的变化,这无疑是有引导性质的,抛出一个亮点,大家跟风也好,抛砖引玉也好,对任何一个内容型产品都是帮助。而现在大部分场内的玩家能够复制他的系统却抓不到他们的精神内核。

抖音这样一个产品的出现是好是坏?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你说他消耗时间也好,让人沉迷也好,如果它能够在流行文化中烙下自己的印记就已经是他产品的胜利。至于他所带来的话题效应,好坏,留待后人判别吧。